-
016·帛书甲本道德经》学习笔记【道经】
16。安心于无知。 【经文——译文】 使我介,有知也。行于大道,唯他是畏。 (束缚我的,使我变小,是有知,是识,是向外驰求。行于大道,唯他,也即向外 驰求,是可怕的。修行到高度的老子,知道“我”小的原因是有知,束缚我的是有 知,我,缠陷在知中而不能自拔,而失道。所以,在道德经中,老子才主张弃知绝 学。所谓唯他,即是向外有知,向外驰求,失却自心而贪着外物,此乃凡夫之心。…- 52
- 0
-
015·《帛书甲本道德经》学习笔记【道经
第四章。无为可证道。 15。无身始归道。 【经文——译文】 天下有始,以为天下母。 (天下自“有”之始,便以“有”为天下母。注意,先天之有,生后天万物。修行 达到高度,知道“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”。老子说:“有,名万物之母”)。 既得亓母,以知亓子。 (既得有是母,也就知其子“天下”如何了。亓:其古体字)。 复守亓母,没身不殆。 (修行达到高度,看破天下,回归先天,复守其母“有”,便是无身。无身,…- 15
- 0
-
014·《帛书甲本道德经》学习笔记【道经】
14。玄德即不得。 【经文——译文】 道生之而德畜之, (道生万物,又以无为之德养万物。注意:此言天道无为之生。天为阳,主生。德 畜,乃是以无为而畜。若任其生生不息而不知止,天地间将被万物充塞。畜:养), 物刑之而器成之, (物只有经杀伐,才能真正成器。注意,此言地道无为之死。地,为阴,主死。无 为节制万物,万物才得以成器。刑:杀), 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。 (因此,万物以道为尊,以德为贵…- 17
- 0
-
013·《帛书甲本道德经》学习笔记【道经】
13。入死者出生。 【经文——译文】 出生入死。 (出生入死。注意,恰如下棋,有个胜负输赢,有个开始结束,才有趣味。人生就 是游戏,也有开始结束,也有胜负输赢,趣味自在其中。万物皆负阴而抱阳,皆是 有生有死的。出即是生,入即是死;出即是阳,入即是阴;出即是天,入即是地; 出即是父,入即是母。如是等等。这是铁律)。 生之,徒十有三; (生,十步其三。注意,三才三分,十各取其三,这是三才本有之数。此言…- 11
- 0
-
012·《帛书甲本道德经》学习笔记【道经】
12。圣人无恒心。 【经文——译文】 圣人无恒心,以百姓之心为心。 (圣人无恒心,以百姓之心为心。注意,这是说恒与非恒之关系。通过损之又损, 达到圣人高度,有了道心,非恒心转化为恒心,此即非恒道转化为恒道。但执着恒 道也不对,还是心有所系,还要塞车,还要犯堵。所以,老子告诫:圣人无恒心, 以百省之心为心。修道,不是舍弃百姓万物。到达高度,人无弃人,物无弃财。所&nbs…- 11
- 0
-
011·《帛书甲本道德经》学习笔记【道经】
11。闻道者日损。 【经文——译文】 为学者日益, (为学的日日增益。注意,这是有为。识,起心动念,徒增烦恼,已经离道。把有 当成真实,追逐不舍,越有越多,烦恼日盛,所以日益。学:《广雅》识也), 闻道者日云。 (闻道的日日减损。注意,日损,这是无为,这是闻道之上士。中士下士做不到这 一点。常浴其心,去其知见,此即行损。云:通损)。 云之有云,以至于无。 (不断行损,以至于无。有:通又), 为无为…- 20
- 0
-
010·《帛书甲本道德经》学习笔记【道经】
第三章。圣人行无为。 10。无为乃圣人。 【经文——译文】 不出于户,以知天下; (不出户外,已经知天下之事。以:通“已”,已经); 不规于牖,以知天道。 (不窥测于牖,已经知道天象法度。规:通窥)。 亓出也弥远,亓知弥少。 (有的人出的很远,知的却很少。亓:其古体字)。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, (因此,圣人不行天下而能知天下), 不见而名, (不见天下而能名说天下), 弗为而成。 (无为而能成事)。…- 6
- 0
-
009·《帛书甲本道德经》学习笔记【道经】
09。知足则永恒。 【经文——译文】 天下有道,却走马以粪; (天下有道,这样无为节欲的话,就能走马粪田。却:节欲也,《说文》按:“退也”。 在此就是无为。粪:《礼-月令》可以糞田畴。 「疏」壅苗之根也); 天下无道,戎马生于郊。 (天下无道,争竞就会生于郊野。注意,有道还是无道,很重要)。 罪莫大于可欲, (最大之罗网是欲可。注意,可,也即开眼便当真执着,这是众生迷而不觉的根源。 所以…- 5
- 0
-
008·《帛书甲本道德经》学习笔记【道经】
08。清净天下正。 【经文——译文】 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; (大成如缺一样,其用就不会破坏。弊:败坏); 大盈若冲,其用不窘。 (大盈如虚无一样,其用就不会穷尽。窘:通窘)。 大直如诎, (大直如同弯曲。诎:《博雅》曲也,折也。《玉篇》枉曲也), 大巧如拙, (大巧如同笨拙), 大赢如绌, (大赢如同减损。绌:减损), 操胜寒, (动能胜过寒。操:同躁), 靓胜炅。 (静能胜过热。靚:与静同。《杨…- 4
- 0
-
007·《帛书甲本道德经》学习笔记【道经】
07。知止便不殆。 【经文——译文】 名与身孰亲? (名和身哪个更亲?当然身亲)? 身与货孰多? (货和身哪个更多?当然货多)? 得与亡孰病? (名利和身的得和亡,谁为病呢?话句话说,身为贵,名利为轻)? 甚爱必大费, (名,爱的过头,其费必大), 多藏必厚亡。 (利,藏得多了,亡的也厚)。 故知足不辱, (因此,心能知足,就无辱可加), 知止不殆。 (行能知止,就无险可遇)。 可以长久。 (知足…- 4
- 0
-
006·《帛书甲本道德经》学习笔记【道经】
06。无为有大益。 【经文——译文】 天下之至柔,驰骋于天下之致坚, (天下至柔者,可以驰骋天下至坚之间。注意,至柔者无,至坚者有。任何有都有 间隙,任何有都依赖于无而存在。所以说,无可以驰骋于天下之有间。换句话说, 无入有间可以得见其无。致:至也), 无有入于无间, (没有任何有能入于无间。无,没有间隙。那么,有入无间,只见其无,不见其有。 所以,才说无有入于无间), 五是以知无为之有…- 3
- 0
-
005·《帛书甲本道德经》学习笔记【道经】
05。学父教人损。 【经文——译文】 天下之所恶, (天下人所厌恶的), 唯孤、寡、不谷,而王公以自名也。 (也就是孤、寡、不谷,而王公却用这来称呼自己)。 勿或损之而益,益之而损。 (物,损之转化成益,益之而转化成损。勿:《说文》勿,通作物)。 故人之所教,夕议而教人,故强良者不得死。 (先人所教损益之理,也选择来教人的话,如此,强良者就不得死。注意,争强争 良者,都是有为…- 6
- 0
幸运之星正在降临...
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!
恭喜!您今天获得了{{mission.data.mission.credit}}积分
我的优惠劵
-
¥优惠劵使用时效:无法使用使用时效:
之前
使用时效:永久有效优惠劵ID:×
没有优惠劵可用!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