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9。知足则永恒。
【经文——译文】
天下有道,却走马以粪;
(天下有道,这样无为节欲的话,就能走马粪田。却:节欲也,《说文》按:“退也”。
在此就是无为。粪:《礼-月令》可以糞田畴。 「疏」壅苗之根也);
天下无道,戎马生于郊。
(天下无道,争竞就会生于郊野。注意,有道还是无道,很重要)。
罪莫大于可欲,
(最大之罗网是欲可。注意,可,也即开眼便当真执着,这是众生迷而不觉的根源。
所以,一切修行,都从否入手。废可而扬否,畅无而抑有,是一切修行的初步。由 此可见,欲可,是人生最大罗网,是人生真正束缚,是人生真正罪过所在。帛书甲 乙本都是可欲,本意是欲可,欲字后置乃是突出可字。此为原文。楚简本改成甚欲。
如此修改,解释成淫欲,太过狭隘;解释成安乐于欲,和后两句似有重复;这是不 解道德经中可字之含义所致。通行本删掉罪莫大于可欲这句话,错以为和咎莫大于
欲得重复,这是把可理解成可以所带来的过错。可欲之可,后世文豪们多解释成可 以,也有其理;但却埋没了老子传下来的令人醒悟的思想。可证帛书甲本才是真正
原本。罪:罗网),
祸莫大于不知足,
(最大祸在不知足。注意,自心本自具足,全知全能。但有了可之后, 一心分出内 外,心向外求,如此便忘却自心本自具足,便失道。所以,老子才说祸莫大于不知 足,即不知自心本足,不知本自具足,才欲知),
咎莫僭于欲得。
(过错没有比欲得更惨痛的了。注意,“不知”足了,如此,必然求知求识,这就
是欲得。欲得,浑心便化作识心,便失道,所以,老子才说咎莫大于欲得)。
故知足之足,恒足矣。
(因此,知足,这样的足达到了,心就永恒了,就不求知了。注意,这是告诫我们, 足有很多,如吃足喝足等等,都是外足,心驰求于外。唯独知足,即不求知了,狂
心歇了,了然一切本自具足,永恒才达到。恒:心亘即恒,心不变不动,无生无死,
即 恒 ) 。
【笔记】
一,本章核心:欲可,欲知,欲得,乃人生大错。
得道多助失道寡助。人生失道的根本原因,就是一个可字。开眼便可,也就是开眼 便当真,便执着,人生陷入罗网,被有缠缚。这就是有之罪,即是说,有,成了缠
缚人心之罗网。可见,可,是一切缠缚、罪过的开始,是离道的开始。有了可,当 真执着,其后自然便是不知足,而求知求识,求足;由此才导致欲得;最终因有为
而失道。
二,如何得到幸福?
千足万足,不如知足。知足,便不求知。离一切知见,便自然见道。见道者,苦乐 平等不二。至此,才可说真正做到离苦得乐。心能守下,安于下,自然便事事知足, 便能长乐。可见,幸福来的何其简单,知足而已。
知足,天堂便在眼前;不知足,地狱便在身边。